【王祝年】坚持行走在科研道路上的植物学家——记王祝年

  作者: 23302863   来源: 品资所办公室  日期: 2016-06-21   点击:        打印  ] 我要分享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首席专家王祝年研究员是一位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科学家。工作中他认真勤勉,把握全局;对待科研,他总是饱含热情、刻苦钻研,令人由衷敬佩。
 
    参加工作至今已有三十余载,先后承担了农业部财政专项、科技部平台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海南省重点科技计划等项目30余项,发表包括SCI、EI期刊源论文80多篇,出版《海南药用植物名录》、《海南岛天然抗癌本草图鉴》、《南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等著作18部,制定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4项,申请国家专利16项,研发功能性南药产品12种,获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海南科学技术一等奖等9项奖励。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1名。
 
三十年探索研究,成就植物学专家
 
    王祝年研究员1985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植物学专业,分配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工作。从新疆启程,历经重重波折,终于踏上琼州大地——这个气候温暖、物种丰富的海岛,从此便与这片热土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致力于热带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对热带果树、花卉、南药、香料、经济林木等植物资源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收集了各类重要野生资源植物腊叶标本20000余份,保存了2500多份重要野生植物资源,并开展了相关的鉴定、评价和开发利用研究。完成了1000多份迁地保存野生植物资源重要性状的初步鉴定和评价,并开展高效保护和利用技术研究。在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了珍稀林木育苗圃和100多亩核心示范基地,在海南热带植物园建成了农业部热带农业野生植物基因资源鉴定评价中心。
 
    对于从事植物学领域的科研人员来说,野外考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这在很多人眼中是件苦差事,但对于王祝年研究员来说,却是件乐事。在进行野外考察时,对已经认识的植物他能不厌其烦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见到不熟悉的植物更是驻足而观,细细研究。席地而坐,通宵达旦鉴定标本更是常事。有时,鉴定一份标本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几年,这要求研究者不但要细心,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多少个新纪录、特有种就是这样被发现的。
 
    经过三十年的探索研究,终成植物学领域的专家。说起海南岛的植物种质资源,他总能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多少人慕名而来向他讨教植物学知识,他总是热情待人,耐心讲解。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道研究员曾经这么赞许道:“目前海南岛植物学分类专家王祝年同志当属第一人。”
 
热带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的领头羊
 
    2003年,王祝年研究员带领团队成员在品资所成立了南药研究室,牵头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并建立了农业部儋州热带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以下简称种质圃)。种质圃立足海南,面向我国和世界热区,以收集国内外南药种质资源为基础,以资源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为核心,开展南药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研究。种质圃占地110亩,已收集保存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白木香、艾纳香、萝芙木、草豆蔻等国内外重要南药种质资源1400多种。
 
    他带领团队利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对牛角瓜、牛大力、牛筋果、黄牛木、海杧果等20多种南药进行化合物分离、纯化、鉴定和活性研究。迄今为止,已分离得到抗肿瘤活性的单体化合物20多个,并建立了功能完备的南药实验室。成为了热带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领域的领头羊。
 
    2012年他承担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子课题“海南省代表性区域中药资源保护利用”,负责海南琼海、万宁、陵水三个市县的普查工作,共调查了109个样地,制作了3284份腊叶标本,共1642个种,拍摄数码相片3.9万余张,采集药材250余份,种质110份,采集记录海南特有及珍稀保护植物约50种,普查2639人次,是所有参加普查的队伍中调查数量、上交数量领先的团队。在进行中药资源普查期间,往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崇山峻岭或乡间小道中穿梭,一天徒步行走好几个小时,期间需要反复拉样方,记录药材名称,采集标本。晚上回到住处还要用标本纸压制一份份标本,往往忙到夜深了才能休息,第二天一大早又得继续进行野外调查,周而复始。这样的工作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枯燥乏味,但对于植物学出身的王祝年研究员来说却是一件趣事。常人眼中平凡无奇、相似无差的植物,经过他的观察和鉴定,也许就是差异显著,具有特殊功效的药材。
 
南药产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研究方向和资源至关重要。王祝年研究员手中就拥有着令人艳羡的种质资源,而他总是不遗余力的将好资源进行推广,为农民增收做出贡献。槟榔、益智、牛大力等一个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南药资源都是从他手中开始流传。
 
    在刚开始推广种植四大南药之一的益智时,农民们并不了解益智,更不愿意种植。他和团队成员就住在农户家中,与他们交朋友,向他们介绍益智的用途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并免费提供益智种苗,黎凑村家家户户都开始种植益智。而最初种植益智的农户享受到了它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盖起了楼房,买了汽车,农民们看到地里的益智不由得心花怒放,这才带动了其他农民开始种植。还有深受海南、两广人民喜爱的牛大力,也是由王祝年研究员率先试种并推广的。为促使牛大力成为我国的新兴产业,他与专家团队一道开展了大量前期研究工作,通过资源考察、产业调研、有效成分研究、组培快繁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研究,为种植者提供市场信息、优良种苗和高效种植技术,引导农民利用牛大力资源优势发展经济,使牛大力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此外,研发了牛大力袋泡茶、牛大力速溶茶、牛大力胶囊、牛大力花茶等一系列牛大力产品,推动了牛大力产业的发展。
 
    2015年传来喜讯,由王祝年研究员主持的“南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与开发利用”项目,获得2014-2015年度农业部、科技部颁发的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这项成果汇集了他多年的心血,是对他推动了南药产业发展的肯定。
 
坚持行走在科研道路上的植物学家
 
    2015年,王祝年研究员卸去了品资所副所长的职务,决定全身心投入科研事业。因为他知道自己更喜欢科研,更热爱植物。抽离开琐碎的公务,他即刻对我国南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综合评价,完成了《南药优势区域布局(2016-2020年)》的撰写与专家论证。
 
    关于未来的科研道路,王祝年研究员还有很多设想,比如再多爬几座山,多鉴定一些植物,多收集一些种质资源,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现阶段的他,依然雄心壮志,依然充满激情,继续行走在科研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