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建抓科研,构建和谐促发展
以特色造就成果,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从这片热土地走向了全国……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之际,从首都北京传来喜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消息传来,让整个热农院校欢欣鼓舞,而品资所的全体党员们的反应却显得平静、坦然。他们说:“我们一直都是以全国先进的标准,创新地学习,实践着党的先进性。”
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是2002年10月新成立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研究所,隶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由原来农牧研究所和热带园艺研究所(下称“两所”)合并组建而成的。品资所党总支遂于2003年10月成立,下设科研党支部及基地党支部,现有党员61名,其中科研支部党员43名;基地支部党员18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15名。今年,品资所党总支不仅荣获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还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也涌现出来,其中,6人获海南省及院校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获海南省五四青年奖章。
2003年至今,品资所党总支先后被院校党和和海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获院校“档案工作检查评比先进集体”、省教育工委“‘禁毒’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儋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被院校工会推荐为全国群众体育进行集体。涌现出的一批优秀党员占全所受表彰人数的大部分,最为突出的如李开绵同志被海南省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和被海南省高工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何华玄、陈业渊同志被海南省高教育工委评为“优秀党员”。李开绵同志不仅被评为农业部中青年专家、海南省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儋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还获得了“院校第二届何康奖励基金奖”。
近几年来,在品资所党支部的带领下,科研成果获得一定的丰收,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均排在院校的首位。
2004年,品资所在研课题107项,5个项目结题并通过农业部和科技部的验收;申报重大、重点课题81项,新批准立项课题18项,新增经费850.5万元。出版专著1部,发表科技论文54篇,其中在全国性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21篇,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会议论文集收录7篇。有4个新品种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3项成果通过鉴定;获农业部和海南省奖励6项次;搭建好新的科研平台,试验基地建设进展良好,建立了6个种质圃。
2005年,在研课题103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课题47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院校级课题52项),2个项目结题并通过农业部的验收;申报重大、重点课题44项,新批准立项课题15项,新增经费1155.2万元。出版专著6部,发表科技论文89篇,SCI收录2篇。有3个新品种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热研15号刚果臂形草、热研16号卵叶山蚂蝗、华南9号木薯);2项成果通过鉴定;获农业部和海南省奖励4项次,其中1项(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的育成与应用推广)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3项(木薯新品种华南7号育成、海南荔枝种质资源考察及性状鉴定、香根草在木薯地的水土保持研究与推广应用)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已收集保存热带作物种质资源8000多份,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全国木薯种质圃和全国最大的热带牧草活体保存中心。热带牧草基地荣获“全国引智成果示范基地”称号;选育出的热带牧草、木薯、热带果树等热带作物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已推广到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13个省区,推广面积达700多万亩,新增产值7亿多元。热带牧草推广18个新品种,如热研2号和热研5号柱花草还推广到越南、缅甸和菲律宾等国;推广的8个木薯新品种中,华南5号良种种苗在华南地区连续多年供不应求。今年,品资所又根据旅游市场需要,全力把海南热带植物园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
发挥党组织凝聚力,构建组织和谐 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引进了40名以上急需人才,其中博士3名,博士后2名。全所硕士以上人员占45.2%,人才结构合理,科研实力明显增强。最近,又有6名科研骨干光荣入党。品资所党总支倡议了科技干部对基地贫困职工“一帮一”的扶贫活动。党员率先带头,并坚持自愿的原则,交一次特殊的党费为基地职工买了 “天年离子饮水机”, 改善了基地职工的饮水问题,为职工办了实事。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增进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感情,同时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党组织的凝聚力。 品资所党总支发挥强有力的协调作用,认真组织、调研和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出台了一套较为完整全面的管理制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管理制度》,涵盖了党建、科研及职工考勤等共40余条规定和办法,明确了各级部门管理的权限,理顺了内部的分工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有效运作。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实现了“集体管理所、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构建思想和谐
品资所不仅重视职工政治学习,还善于把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渗透到各项具体实践之中。比如在新所筹备期间,党总支认真贯彻院校党委的各项具体决议,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部署,顺利完成“两所并一所”的机构和人员重组。在科研基地的延用和清理以及环境整治过程中,基地老党员都能以大局为重,身先士卒,并主动协助所领导做好其他人员的思想工作,使各项工作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在“两所”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职工人心稳定,科研运转正常,改革稳定前行。
由于班子的团结并有所作为,很多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都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宝贵材料交给品资所,经过总结汇编出版;或把他们收集到的珍稀资源交给品资所保存和研究开发,老专家们的无私奉献以及对品资所的信任和支持,感动并激励着全所职工在热带品种资源这个领域内不断耕耘和创新。
创新组织生活方式,构建作风和谐 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密切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了进一步加强党风建设,品资所借鉴国外自然科学研究的先进经验,将“农民参与式研究”的方法运用到党的作风建设上来,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解决了存在的实际问题,党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通过“农民参与式研究”的方法,让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广泛参与,采用调查、打分、排序等方法,找出最迫切解决的问题,然后,逐步解决;暂缓解决的,也加以耐心解释,取得理解和支持。这样既增加了党建工作的透明度,又切实转变了作风,有效贯彻了党的民主集体制原则和党的群众路线。
以前,由于科研工作跨区域广、流动性大,党员学习和民主生活会常常不能正确化开展,党组织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2003年以来,品资所党总支针对所内党员知识水平较高和接受、理解能力较强的特点,制定具体有实效的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坚持实行党员“轮流作庄”讲党课和主持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季度举办一期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心得交流会,总支委员及党组长定期给党员上党课,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来所为职工党员作形势报告。所有学习活动均建立有学习档案和检查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党员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保证了党员学习和民主生活会的正常化、制度化,又创新了组织生活的方式,许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民主生活会上充分酝酿并得到有效解决,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许多职工说:党课教育是“及时雨”、“清新剂”,因为它能让人思想解放,丢掉包袱;民主生活会是“诸葛会”、“群英堂”,因为它能集思广益,增进团结。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构建党群和谐 一方面,品资所党总支协助所领导,在项目研究人员的安排上,综合考虑科研人员的精力水平和思想素质,合理配置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党员参与项目研究,并鼓励党员带头申请项目和基金,通过他们先锋模范作用的带动,保持和扩大党员先进性和影响力,为各项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如,2004年,全所获批准的新增经费850.5万元,其中由党员申请的经费就达600万元以上,充分显示了党员在科研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成果中,党员们争先恐后到科技推广第一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积极参加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等各项活动,到贫困山村蹲点,到农民家里和田间地头发放科技资料,现场解决各种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为扶贫致富、为海南省“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了贡献。
品资所党总支还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多次出资赞助院校工会举办球类比赛,如“农牧杯”、“品资杯”排球比赛;“品资杯”摄影大赛等;积极组织职工参加院校内外各种集体活动,职工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日益增强,在院校第四届职工田径运动会上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第三届“清风杯”经典诗词散文配乐呤诵二等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将党建工作融入到科研生产的各个方面,通过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科研工件的创新,品资所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而对成绩,品资所党总支保持清醒的头脑,他们表示,作为“真正的国家队”,还任重道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全所职工将凝聚在党总支领导下,团结协作,在市场经济的球场上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