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以‘优种·美食·数字未来’为主题的国家木薯种质资源科普开放日活动在海南省儋州市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普及木薯科学知识、推广优质种质资源、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活动由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和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委会共同主办,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2023级农艺教育专业学生、食品加工企业及科研代表等70余人参与,共同见证木薯产业的科技创新与信息化价值。
科学育种助力产业提质。活动现场通过宣传展板集中展示优良木薯品种,涵盖高淀粉型、食用型、抗逆型等不同特性的优良品种及特异种质资源(如耐盐碱木薯、高β-胡萝卜素木薯等),全面展现我国木薯种质资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在田间试验基地,科研人员围绕“木薯起源演化”“良种选育流程”“高效栽培技术(如密植、滴灌)”“病虫害绿色防控(如生物农药、天敌防治)”“特异资源应用(如工业淀粉原料、药用成分提取)”等主题,向来访师生及嘉宾开展生动的科普讲解,内容兼具专业性与通俗性,受到现场参与者的广泛好评。
木薯美食体验激活消费潜力。活动特设“木薯美食文化区”,通过品尝这些特色美食,直观感受到木薯在食品领域的广泛应用。现场还设置了“营养知识科普牌”,介绍木薯的营养价值(如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矿物质)及市场潜力(如替代部分粮食作物、拓展休闲食品品类),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木薯“多功能作物”属性的认识。
数字赋能木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的“数字化展区”聚焦木薯产业的智慧化转型,科研人员通过大屏幕详细讲解了数字化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的功能定位(集种质保存、数据共享、研发支撑于一体的国家级平台)、数字化资源研发平台(整合基因组测序、表型分析等工具,加速良种选育),以及木薯种植智能监测与管控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作物生长状态,实现精准预警)、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根据作物需求自动调整施肥浇水方案,节本增效约20%)、智慧农机作业(无人驾驶种植机、精准收获机等装备,提升作业效率30%)等前沿技术,全面展示数字技术在木薯产业各环节的深度应用,成为现场最受关注的板块之一。
本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参与者对木薯种质资源从“资源丰富性”到“产业应用价值”的全面认知,增强了对数字化农业赋能木薯产业的信心,为推动木薯产业融入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搭建了认知桥梁。
未来,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将持续聚焦三大核心方向:一是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特别是完善国家级种质资源库,挖掘特异基因资源;二是推进优良品种改良攻关,针对高淀粉、抗逆、食用型等需求,培育适合不同区域的主推品种;三是加速数字化产业升级,升级种质资源数据库、推广智能监测与水肥一体化技术,打通“科研—生产—市场”数据链路。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突破木薯产业发展瓶颈,为我国热带特色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力,助力木薯产业实现“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