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承办的“荔枝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创新与新品种选育”项目推进会暨育种技术研讨会在海南省儋州市举办。海南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海南省种子总站领导到会指导。项目组成员以及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荔枝育种领域的专家40余人参加了会议。
领导致辞
品资所徐立副所长致欢迎辞,对各级领导和业界同仁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对项目组取得的进展和成绩予以肯定。到会省厅领导分别对来自各省区的荔枝育种专家表示感谢,并对此次会议研讨成果表示期待。
会议由“荔枝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创新与新品种选育”项目组成员汇报研究进展、取得成果、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去年立项以来,项目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研发了高效授粉技术,创制杂交组合6个,获得杂交单株1500余株;筛选优株30余个,申报新品种保护权10项,优株已在海南、广东、云南等地开展试种。开发了一批与果实成熟期相关的分子标记,获得了转基因抗虫材料;建立了组织培养诱变技术体系,获得了诱变植株1000余株。认定荔枝新品种1个,引进推广2个,建立多个示范基地,新品种新技术推广5000余亩。项目主持人王家保研究员要求,各任务负责人要继续按照既定的技术路线开展工作,安排好项目执行期后半段的工作,完成任务书中的全部研究内容并获得出色的结究成果。
荔枝育种领域的十几位专家在会上详细介绍了近几年在育种工作中取得的最新进展。近年来,我国荔枝育种工作者在资源考察、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基因挖掘与分子标记开方面均取得了快速进展;在荔枝离体再生体系建立和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建立方面取得了突破。各团队审/认定和申报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品系近100个,各具不同熟期、优质、大果等特征,在生产上推广面积10万余亩。
各位专家还围绕“育种的目标和实现策略”以及“如何加强荔枝育种工作协作”两个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专家表示,荔枝产业中存在的品种结构单一、育种效率低等问题,导致荔枝产期集中、早/晚熟优质品种少,推广不足等短板。育种工作应根据各产区的特定生态条件与市场需求,量身定制差异化的育种目标,致力于选育出能够精准对接当地生产实际、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新品种,以缓解荔枝产期集中带来的市场压力,促进荔枝产业的全面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王家保研究员提出,育种工作不仅仅是科研人员的实验室探索,更是农业生产的实践活动,当前农业产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应成为种业攻关的导向,提出了“五好”品种(好吃、好看、好种、好运、好卖)应作为育种工作的长远目标。他特别强调,从今年荔枝产业特小年的实践的经验看,短期内,好种(易成花、丰产且稳产的品种)是产业最为迫切的需求,育种目标首先应是易成花,然后叠加不同区域荔枝产业1-2个需求作为育种目标。
交流、研讨会现场
在探讨如何加强育种工作协作时,专家们强调,育种工作需要“保、育、测、繁、推、管”等方面协同推进,提高育种效率。同时大家也指出当前育种工作存在资源重复收集、评价不深、共享不够等问题,在品种选育的技术路线、亲本选配等方面也存在同质化问题,缺少可通用的分子标记。这不仅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也阻碍了育种效率的提升及育种目标的实现。参会专家一致认为,各研究团队应打破壁垒,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建立资源与信息共享机制,以加快育种进程。
陈厚彬研究员总结时提出,目前荔枝产业主栽品种比较单一,今年由于气候原因,荔枝成花难,整体产量严重下滑。应加快特色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增强产业韧性。同时育种核心团队少,各团队应发挥主动性,各育种团队应发挥主动性,加强协作与交流,特别是与国际同行的合作,共同推动荔枝育种技术的创新发展。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品资所荔枝育种基地,王家保研究员现场介绍了品资所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的进展。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总结了现有各团队的研究进展,也为未来的育种目标和育种策略做了更精准的定位,同时初步明确了育种工作的协作机制,为全国荔枝育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桥梁。